[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课题文章交流 » 为学生创设快乐成长的平台
为学生创设快乐成长的平台
发布日期:[17年前 (2007-06-04)]浏览次数:[1962]
为学生创设快乐成长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侧记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二小学  刘志红
 
      一、建立机构,统一认识,形成全员心育意识。
     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自杀、自卑、伤人、自闭、恐惧……看到报纸,电视上一则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和身边孩子的种种表现。我们深切地感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着的一个必修问题。因此早在2000年,我校就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一把手”工程,且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主抓,下设教导处、科研处、大队部、各年级组成员及校外教育指导专家和家长委员会组成的全员参与组织机构。当时,我们只是借助隔周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对老师讲要注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组织一些活动。直到2003年3 月参加了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十五课题培训后,我们重新审视了所做的工作,认识到我们应该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整体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是我们根据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现象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了题为“尊重教育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作为课题并申报。2003年8月我们接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我校申报的“尊重教育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立项通知书,并于同期正式开始了课题的研究。当时我们学校师资也很紧缺,但我们想要更好地落实《纲要》,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再紧也要抽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于是我们选择了有着16年大队辅导员经历的,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李静老师做实验教师并及时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开始了实验。同时,学校也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校本培训计划中,要求每位教师树立要想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必须心理健康的思想。三年来,通过内蒙科技大学的心理教育专家郝鸿英教授的多次讲座,校本培训中注重引导,教给教师可操作的调节心理、释放工作压力的方法,倡导教师做阳光教师。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拟定心理计划。现在课堂上、班级中、教师都努力自觉地进行学科渗透与良好心理情境的创设,使全校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另外,这三年来,学校还购买了大量有关心理、教科研方面的书籍并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多次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培训,课题小组就有关课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组织校本专题会议和培训学习30 余   次,对家长做讲座宣传12次,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疑对课题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二、多途径、全方位地指导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为了使“尊重教育”的理念真正渗透于师生、家长的意识与行动中,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来,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多角度进行了探索。以《心理发展》教材为教学内容,以班队及心理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设快乐成长的平台。
     1、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从2003年9月开始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其作为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上,我们根据近期学生中存在的现象调整内容,作指导。)每周一节,由实验教师即专职心理教师任课,使用教材就是北京开明图书出版社的《心理发展》。心理课上通过情境创设、相机辅导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注意力等心理品质外,还教给学生学会交往、调控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同时学校配教材自行设计的《阳光记录》中“心灵金钥匙”、“童言无忌”、“幸福大盘点”等栏目的设计,也引导培养着学生的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
     2、创造条件,作好保障
     一个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做好行为跟进。在这方面,我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在学校大环境的布置设计上注重人文关怀,如教学楼内设立两个舒适、休闲、温馨的谈话厅,这便于了师生及家长谈话。还有教学楼内每一层都有知心姐姐提示牌,如“今天你微笑了吗?”“学着赞赏周围的人”等。另外我校还投资建起了近30平米的富有诗意的阳光小屋。屋内陈设简单,却温馨、雅致。墙上有一列“阳光快车”。车厢里“快乐自助餐”中红通通的“开心果 ”上面写着小笑话、小幽默;诱人的“汉堡”上有解决小烦恼的方法或学生互帮互助赠言;可爱的“智慧豆”上写着中外名人名言和学校老师学生的激励语言。这就是我校的阳光小屋即心理咨询室,平时孩子们可以随时到“阳光小屋”中做客。对学要个别辅导的同学,知心姐姐不直接点名,而是发给一张红色的请柬,用“请你到阳光小屋做客”的方式约他到阳光小屋,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在进行辅导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知心姐姐可以跟孩子一起取下一颗“智慧豆”看看里面的名人名言,或摘一个“开心果”,读读里面的小笑话,开怀一笑,调节情绪,也可以让学生随意看看、翻翻、玩玩。对情绪处于亢奋状态的学生则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在沙袋上尽情挥舞、宣泄。“烦恼回收站”的设立也给孩子们带来几多快乐。几年来“阳光小屋”成功地为60多位学生解决了小烦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了宽松和谐的环境。
     3、架设“心灵之桥”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校除了“师生谈话卡”外,班班都设有知心信箱,如“心之桥”、“心语”等。三年来,每周三早晨“心之声”热线广播会如期与孩子见面,每月的《爬山虎》校刊中知心姐姐都会利用“回音壁”栏目解答学生、教师或家长的一些心理困惑。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校还注意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增强教育的合力,提高家长的素质。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周活动,至今已12届。这一活动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学校,也理解了学校及教师,促进了家庭、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教育。如在上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主题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开放周中组织家长观看心理剧,就“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召开专题座谈会。并召开“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为主题的家长会,家长会上通过日记、作文、绘画等不同形式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倾诉,使家长的心灵受到震撼。一位家长说“我平时感觉与儿子关系很好,但今天的家长会才使我真正了解了儿子”。教师的感受也很深“这样的家长会比我们教师不停地对家长提要求要强十倍”。
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行动架设起了师生间的心灵之桥,也架设起了学校、家庭相互沟通,合力育人的桥梁。   
      4、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校从认识到监管力度包括经费,都给予支持与保障,保证了各项活动的效果。
     (1)、自信活动异彩纷呈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成绩的获得和人生的成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三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系列培养自信心的活动。如自主选项、自由攻擂的“挑战校园吉尼斯”活动,不断培养和激励着学生的自信心;“检验自我”诚信考场的设立,“放飞自我”绘画展览,“亮出自我”主题班队会;“心中充满阳光”心路历程征文……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成长;“我能行”成长记录中学生用“显微镜”来看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放大镜”来发现、放大自己的优点,从而培养了上进心和自信心。当然所有的这些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始终没有忘记以尊重为前提。
       (2)、体验活动此起彼伏
     本着“实践出真知,体验生感悟”的人生哲言。三年来,我校注重学生心理体验活动的开展。如去年我校组织了“做一天准妈妈”心理体验活动。活动中做“准妈妈”的孩子们为了使自己的鸡蛋宝宝免受震荡,想了好多办法:他们把平日的小食品盒、易拉罐装上了鸡蛋宝宝,再用小米把缝隙填满;用海绵或棉花把鸡蛋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用荞麦皮把鸡蛋宝宝包起来装入袋子里;用小猪存钱罐把鸡蛋宝宝包好……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再看,同学们有的把包装后的鸡蛋宝宝放在衣服夹层里,有的挂在脖子上,还有的放在衣兜里……下课了,操场上看不到一个同学像往日一样奔跑、跳跃。同学们都像变了个人似的,脚步放轻了,动作变慢了,各组的小组长则在忙着为组员做着详细的记录。上学期我们又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用手传情、用心体验”心理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深刻的心理体验,受到了教育,还学会了关怀,学会了保护,学会了用心感恩。他们更加尊重父母,珍爱生命,同时他们的心灵和道德也获得了成长。
     ( 3)、在“心理剧”里找角色
     心理剧的表演是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去年11月份,我校组织了心理剧展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的师生经历了观察、创作、指导、表演等过程,其中也不乏家长的共同参与。12个短剧中,他们把孩子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惑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团体辅导的目的。效果怎样呢?五年级一位家长这样说:“我作为家长,平时关注孩子学习较多,但看了今天的心理剧,我感觉到我跟孩子心灵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今后我和爱人不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还要多与孩子交流,我们也想做孩子的朋友式家长”。三年级的小同学说:“我看了二年四班的心理剧《换座位》,仿佛看到了镜子中的我,今后我要对同学更宽容。”透过这真挚、朴实的话语,足以看到这一活动的深刻意义。
5、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告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注意发现差异、关注差异。实践中,我校对一些单亲家庭学生和一些“问题学生”采取了建立心理跟踪档案、多方面配合、特别关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们又尝试着在二、四年级为每个学生建立心路历程档案,以达到真实记载每位学生心灵成长的足迹、与学生共同收藏成长快乐的目的。
       三、主题讨论提升了师生、家长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认识是由低级向高级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它需要一个个体不断地反思、认识和再提升。因此,实验研究中我们注重在不同阶段启发师生及家长思考、自我认识,不断感悟,不断提升。如在实验中期组织《让心里充满阳光》作文比赛,活动中注重诱发师生在尊重教育中感受到的温暖及倾听自己心灵积极向上的心路历程成长之音。上半年组织“尊重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思想大讨论,以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尊重教育课题实验所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半个月前,全校组织了以“尊重教育与自信心”为主题的班队会观摩,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从不同角度通过谈、议、唱、演等不同形式对自信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成长对自己重新再认识,这对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今后的成长、人格的形成、成绩的获得和人生的成功,将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课题结束时课题组面向师生及家长发放4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也进一步对课题进行了论证。
       四、课题实施使教师、家长更新了理念,改变了行动。
      由于培训的到位,在课题的引领下,在经过大量实践后,我们的教师、家长更新了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理念,认识平等的教育应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随着理念发生变化,教师、家长过去的习惯的许多做法动摇了,许多教师从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到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请迟到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改喊报告为敲门;比如老师找学生说话,请学生坐下说,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比如,许多老师把讲完课后习惯问学生“你听懂了吗?”改为“我讲明白了吗?”批改作业时把“×”改为“?”家长中遇事征求孩子意见的也越来越多,同时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带来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效应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过去,驾驶不能正确对待家长,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总认为家长不负责任,不与老师配合,有的甚至把家长请到学校,连同家长一起训斥。实施“尊重”教育中老师们认识到家长也是被尊重的对象,不再一味地埋怨家长,而是和他们有目标地讨论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现在我校由专职心理教师作骨干引领,班主任为主要成员,各科教师参与的一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梯队已形成。
       五、实践中收获喜悦
      三年来,我校用于实验研究资金投入近2万元,在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中始终本着学中做、做中思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老师们尤其是课题组成员经历了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无论是从自身的心理素质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实验教师,通过学习、钻研、实践、探索从专业理论到实践操作不仅有了量的变化,也有了质的提升。在去年年初第四届“健康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评比中我校15位教师的论文获奖,同时我校荣获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 年第6期刊登。更可喜的是做阳光教师已成为我校每个教师的追求与行动,学校形成了人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这位每一个生活在我校的学生提供和幸福成长的快乐平台,也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然而我们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管理到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师教育行为到学生活动开展等等。它既需要耐心,也需要爱心,当然也少不了一定的技巧。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研究的脚步还将会继续延伸,我们将会把为孩子创设更广阔的“快乐成长”的平台作为我校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
 
 
编辑:中国学校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