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学校德育实践 » 李亚平:系统论与中小学德育实践
李亚平:系统论与中小学德育实践
发布日期:[14年前 (2010-06-18)]浏览次数:[30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加入 WTO ,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德育还没有象教学那样形成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传授体系、工作体系等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系统理论与中小学德育关系十分密切。中小学德育建设需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有助于指导中小学德育建设。我们沙市在中小学德育的实践中,从系统思想出发,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在力求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由过去的“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方面作了某些探索和尝试,收到了一些良好效果。
    一、坚持系统整体性观点,构建德育体系框架。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综合性,最注重的也是系统的整体效益。系统论始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及其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成其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运动的总和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这就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德育是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目标多样的大系统,我们在抓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重视各个要素的作用,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整体效益上。
    (一)建立德育工作“抓总”的整体机构。
    德育是奠基工程,它直接影响人才成才的素质和方向;德育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参与配合,从上到下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因此,要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首先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除了教委要求各中小学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外,沙市区委区政府专门发文,成立“抓总”的机构即少市区中小学德育领导小组,确定区委、区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德育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教委、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公安局、司法局、文化局、城建局、文明委、科协、体委以及五个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为组成人员。区德育领导小组着重从宏观上研究和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整个德育工作起领导、协调和督促作用,在教委一级,建立了中小学德工作协调小组,由教委主任牵头,普教科、教研室、电教站、教科所、督导室、团委等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形成人人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贯彻实施,检查评估到总结表优的一整套工作流程和协调高效的内部环境、科室之间又进行分解,职责到科。在学校一级全面建立校长负责学校德育的体制,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还把德育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结合起来,一套班子开展工作。
    (二)形成德育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整体性
    根据系统论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性原则,德育系统应包含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子系统,要想提高德育实效,必须把这六个子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首先是德育目标的整体性,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的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根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在“德”方面的要求和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按照[FS:PAGE]“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的原则,整体构建了沙市区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沙市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恭敬长辈、崇敬英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使他们中的优秀者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一以贯之,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就是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校都始终如一日地坚持德育总体目标,根据德育总体目标,分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我们在确定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德育目标的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整体要求,以保证德育要素在各教育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和成长规律,各阶段各有所侧重。在我们制定的目标中,既有对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要求,也有情感、意志和信念方面的要求。
    (三)把握德育体系各要素的整体性
    德育体系包括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要素。各要素有其整体性。
    1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德育内容的构成由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在制定德育内容时,力求要素完整。完整的德育内容应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治教育,使他们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思想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道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公德、实际美德、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崇高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纪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心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和积极向上的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需要的心理素质。德育内容的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特定的涵义,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的统一体,其中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基础,这五者不可割裂,更不能相互代替。
    近年来,我们为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德育内容方面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一个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我们根据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原则,将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方向性、客观性、动态性、整体性原则,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每一条款中,既有对学生认知方面的要求,又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要求,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遵纪守法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FS:PAGE]和革命传统教育、“四敬”教育、“四学会”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劳技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从而既突出了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又突出了沙市区德育工作的重点,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适应性。如第一,建立以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中心的政治形势教育体系。通过法制教育,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民民主专政教育的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第二,建立以“四敬”教育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四敬”即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恭敬长辈、崇敬英雄。我区把“四敬”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制定了“四敬”教育活动方案,并落实了执行方案的具体措施,各校结合各校情制定了“四敬”教育的配套方案及实施细则。“四敬”教育在我区广泛开展,如沙市洪垸小学定每年九月为尊敬老师月,学生 向 老师献“四礼”;定十月有“崇敬长辈月”,向长辈献礼;定十二月为“孝敬父母月”,让学生知道被更要爱人。由于“四敬”教育活动贴近社会、贴近家庭、贴近学生,活动中体现了三结合、四受益。即与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结合,与节日活动结合,与社会家庭结合,使学校受益、家长受益、学生受益、社会受益。第三,建立以礼仪教育为中心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体系,确定了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撰了易懂、易记、易行的《沙市中小学礼仪教育三字经》,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是仪表形象,一个人的仪表,包括仪容仪貌姿态、举止和风度,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面必净、衣必整、发必齐、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宽、背容直,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保持正确的文明的坐、站、行、卧,要求学生的姿势、举止文雅大方、服饰整洁得体。其二:是升降国旗礼仪。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要求学生在整个升降国旗过程中必须做到肃立端正、神态庄严、保持肃静。其三:是校园生活礼仪。在校园生活中,首先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服从集体,这是搞好同学关系一条根本原则。同学之间要以礼相待,讲究同窗之谊、和睦相处谦让友爱。其四:是课堂纪律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一种基本礼貌。因为课堂是学生从师解惑的主要场所,每个学生都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必须在预备铃内进入课堂,作好准备,端坐恭候老师到来。其五:是待人接物礼仪。首先要求言谈礼仪。其次要求使用好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人们在交往中用人体的一些姿态如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话起立等表现出的一种无声的礼仪语言。其六是家庭礼节。学生在家里必须尊长爱幼、孝敬父母、为长辈分忧。其七是公共生活礼仪。学生在一切公共场合都必须遵循强制的或非强制的社会礼仪规范。
    2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如沙市中小学德育途径一是主题班队会,二是思品和政治课,三是社区途径(街道基地),四是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等。德育途径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的。我们在构建德育途径时,从整体着眼力争一项内容、多条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实际运用中,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各条途径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各自发挥独特功能,协调工作,密切配合,注重整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德育实效。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手段,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途径决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选择依据于德育途径。如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决定了讲授法和说教法是基本方法[FS:PAGE],而在社会实践中,实践训练法、情感陶治法则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进也会影响途径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不同的德育途径,对于不同的途径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选组合,注意处理说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实际社会教育的关系。主张法无定法,给教师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3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教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整体构建德育管理体系着重理顺健全教导体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4 、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学校个体素质评价和对社区教育的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德育评价的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即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运筹,科学管理、缜密计划,精心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科学地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形成德育合力。
    二、根据系统的有序性要求,形成德育的层次系列
    系统论认为,各种系统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系统是分层次的,组成要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每一要素都处于一定的层次,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系统有序性要求,我们认为: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初中德育、高中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德育系统的整体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结合而成。
    系统的有序性,首先表现为系统结构的有序性,从德育内容的结构来看,整体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有序性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系统的有序性还表现在系统层次的有序性上。德育内容的五大要素,每一项要素都包含若干具体内容,而每一项具体的德育内容都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我们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适当分布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各年级里,下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加以阐述。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风光到物资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但概括起来,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植根于祖国的三大实体,即祖国的自然实体,祖国的人文实体和祖国的经济与政治实体。我们把祖国三大实体中的每一个实体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作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从祖国的自然实体看,第一层次是个体的出生地、居住地。人们童年时代直接接触和感受到的是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乡土山水和物产。自然对乡土有一种眷恋之情,因此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热爱家乡的教育做起。第二层次是祖国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国土资源,初中开设的地理课为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提供了内容。第三层次是个人与祖国自然实体的关系,这一层次的特[FS:PAGE]点是对祖国自然实体有较理性的认识,而高中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保护、开发、利用祖国自然资源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因此对高中生要进行这一层次的教育。
    从祖国的人文实体来看,第一层次是人际关系,小学生直接接触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恭敬长辈、崇敬英雄、爱护同学作为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层次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初中生通过历史课对祖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艺术、道德风尚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初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教育来进行,第三层次是祖国发展中的现代文明,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这是高中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祖国的经济和政治实体看,第一层次是国家标志物,主要是国旗、国歌、国徽等。这是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第二层次是国家的经济制度和人民的经济生活,这一层次的教育放在初中阶段进行,第三层次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要教育学生初步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民主、自由、人权,正确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高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系统的有序性还表现为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德育也是一样,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考虑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一定的规律,有步骤、分层次、按阶段地进行,我们把握各步骤、各层次、各阶段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条件,不失时机地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方面到多方面、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不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都是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的教育发展逐步形成的。
    三、掌握系统的相关性原则,集结德育的内外合力
    系统论还告诉我们,系统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正是由于这种联系,才构成了系统的有机整体,由于这种作用,才推动了系统的发展。根据这一相关性原理,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把局部功能化为整体功能,还要正确处理要素与要素的关系,使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步协调发展。
    社区环境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 WTO 为经济的振兴和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广泛的舞台,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我们德育工作是一个挑战,特别是众多网巴上的黄色、负面的东西不容忽视,青少年易于接受形形色色错误思潮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相关因素,因此,要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我们必须坚定抓好和因素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一)变德育单一学校管理为社会一体化管理
    我们以社区教育组织为纽带,将学校德育管理的时空范围扩展到社区,基本形成了中小德育管理的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第一,按纵向分层,强化内外结合的德育管理体制。区教委、学校三级德育管理领导小组,加强了德育管理各方力量的配合与协调,为促进工作落实和推进德育社会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级管理体制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把外部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序列。特别是德育领导小组中各成员单位都有具体的德育分工管理职能,真正体现全社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而不流于过去的那种各单位挂名的空洞形成。第二,[FS:PAGE]将横向连体,集结成社区德育网络。全区有 150 多个企事业单位、 5 个街道办事处、 81 个居委会参加了社区教育组织中的德育活动,有 50 多个厂长、经理和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担任了社区教育组织、家长学校、家教协会的负责人,充分调动了社区力量参与德育管理的积极性。第三,以合力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建立学校社区德育互动机制
    德育工作打破学校单一封闭模式,注重学校与社区的配合,协调和充分沟通,转变社区教育视角,达成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共识,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全程全方位全区域的育人机制,具体为:
    互建互派:政府在街道增设教育科,选派学校优秀校级干部到街办任教育科长,履行社区教育职责,协调辖区内学校与街道的关系,组织辖区内日常社区教育的具体管理工作。组织学校协助街道办好居民学校和家长学校,选派优秀教师为社区居民开设包括时事政治、法律法规、人口理论、防病保健等系列讲座。社区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为学生建立了一批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以及青少年之家等,同时派素质较高的干部、老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到点上开展辅导活动。“互建互派”已成为沙市德育向社区推进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策略。目前已建立了政府、教委和街道、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组织,向五个街办派出了教育科长,建成 56 个社区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 436 人,建立了 64 所家长学校,编写了 10 万字的《家长学校教程》。
    互参互管:社区成员、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沙市社区课题实验学校和城区三十所直属中小学教师建立了校董会、家长协会或家长评估委员会等机构。社区成员尤其是家长通过这些机构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学校也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商讨辖区的大政方针,提出提高居民素质的合理化建议,并建立红领巾和共青团监督岗,管好门前一条街,“互参互管”对于家长了解学校、参与管理以及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区精神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互帮互助:社区成员、企事业单位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向学校提供财物支持。如荆州交警二支队为北京路二小投资买少先队号鼓设备;沙隆达集团帮助实验中学建起一个化工厂,每年为学校创收几十万元;荆江热水瓶厂将年产值近百万元的纸箱厂交给红星路小学校办工厂。学校也利用自己的场地优势、师资优势、设备优势为社区服务。如设在便河路二小的江汉成人进修学校,人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器乐、书画、花卉盆栽及韵律操、健身操等,授课教师来自部分中小学和大专院校。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优化了社区育人环境,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提高德育实效,必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德育的总体目标要统一制定,一以贯之,以保证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各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以保证各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阶段都要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便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